大三弦的历史起源

283次浏览 · 由 一口泡芙 于 2022-02-10 整理

大三弦,是蒙古、满、汉等族弹拨弦鸣乐器。因张三条琴弦而得名。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区。

大三弦,是我国北方先民发明创造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

秦朝

相传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就征发黎民百姓去边疆修有名的万里长城,为了调剂繁重的劳役,我国北方各民族人民,曾把一种有柄的小摇鼓——鼗加以改造,在上面拴了丝弦,制成了扁圆形、皮面、长柄、可以弹拨的乐器,当时称为弦鼗,又名琵琶

西晋

西晋傅玄《 琵琶赋》序有:“杜挚(三国时人)以为嬴秦之末,盖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

一般多认为三弦就是由这种弦鼗演变而来的,它最早在北方边疆的军队中使用。唐代崔令钦《教坊记》中始载三弦之名:“平人女以容色选入内者,教习琵琶、三弦、箜篌、筝等者,谓之弹家。”但其形制不详。

辽宋金

在辽宋金元时期都有着三弦演奏图像,如北京房山云居寺辽代砖石塔上有三弦伎乐石雕像,河南焦作市西冯村金墓出土有演奏三弦的乐俑。

元代

到了由蒙古民族统治中国的元代,三弦成为 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在辽宁凌源富家屯元墓壁画中有演奏三弦的图像。

明代

明代以来,文献记载渐多。

明代北京的蒋鸣岐是著名的三弦演奏家,其高超的技艺被誉为京师的“八绝”之一,明沈榜的《 宛署杂记》说他“能于弦中作琴、笛等声”。

清代

到了由满族统治中国的清代,约在19世纪中叶,直隶(今河北省)高阳县“ 木板大鼓”说唱艺人 马三峰,将三弦放长加大、创制成大三弦,从而使它在伴奏说唱音乐方面形成了 独特的风格。

涉及乐器

二钹(拼音:dà sān xián)是蒙古、满、汉等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