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筝由来的传说

684次浏览 · 由 关谷奇迹 于 2022-06-06 整理

古代有一个传说:黄帝令素女弹五十弦的,听了之后悲哀不止,于是将瑟破了,从此瑟只剩下二十五弦。秦地,有兄弟两人争瑟,结果又破为二,筝的名称就此而得。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筝是由瑟演变而来的。不知这种说法除了上述传说之外,是否还有别的什么理由。我们觉得此说很有些可疑之处。中国汉字的形体与部首偏旁,大都有些道理的。就拿我们民族乐器名称的造字来说吧,钟、镰、钱之类用“金”字旁的,都是金属制的敲击乐器;签、萧、管、笛之类用“竹”字头的,都是竹制的吹奏乐器,然而唯独、筝二者是例外,属击奏和弹奏的。如果按我们老祖宗的习惯,筝若果真由瑟脱胎而来,那么造字不应作“竹”字头。可是为什么还用“竹”头呢?当我们找到了有关文献资料以后,疑团就逐渐解开了。

关于古筝由来的传说

东汉许慎的《说文》、应劭的《风俗通》、唐代杜佑的《通典》一致认为,筝是五弦的筑身——不是说它形似筑,而就是筑。上述文献中没有瑟身的说法。那么,筑身又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据《说文》《音乐旨归》等书籍记载,筑就是用竹做的,并用竹尺击奏。由此看来,筑与筝同用“竹”字头,就完全符合汉字造字规律了。那么现在的筝如此象瑟,它与瑟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有说筝起源于筑,而后来的发展却深受瑟的影响。据记载,东汉时期在并州、凉州都出现过形似瑟的筝,遗憾的是历史没有留下改革家的姓名。至魏时,就有了用泅滨的樟木做筝的记载。可以推断,完成筝由竹质的筑身到木质的瑟身的改制决不晚于汉魏时期。虽然,筝受瑟的影响而发展,甚至最后取代了瑟在历史上的地位;但“筝”字,并没有因此而改动。后人只是依据“兄弟争瑟”的传说和筝、瑟外形之相似,产生了筝是由瑟发展而来的误会。

瑟能给筝以影响,说明有它合理的因素,而后为什么又被筝所代替了呢?这不是很有趣的历史现象吗?

不管怎样,我们现在可以明确本地认为筝真正的直系亲属是筑,而瑟不过是它的旁系亲属。

涉及乐器

古筝(拼音:Gǔ Zhēng)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猜你喜欢

由 CT. 于 2024-12-20 整理
对于古筝爱好者和收藏者来说,回南天的到来意味着要特别注意对乐器的保护。
阅读全文 >>
由 橘子猫 于 2024-11-23 整理
古筝,这一古老而典雅的乐器,仿佛是一位穿越千年时光的雅士,用它那灵动的琴弦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在众多古筝名曲之中,《秋芙蓉》宛如一颗独特而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黑猫不是喵 于 2024-11-20 整理
古筝曲《闹元宵》宛如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在琴弦的拨动间徐徐展开。
阅读全文 >>
由 卷鹅 于 2024-10-28 整理
在中国的西北边陲,有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伊犁河。它不仅滋养着一方水土,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古筝曲《伊犁河畔》便是这样一首作品,它以优美的旋律描绘了伊犁河的壮丽景色与人文风情。
阅读全文 >>
由 花昼 于 2024-10-26 整理
《陈杏元和番》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古筝曲目,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首曲子以古代故事为背景,讲述了陈杏元这位历史人物的故事,通过音乐传达出她的情感世界与命运起伏。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