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的传说故事

363次浏览 · 由 八日蝉 于 2022-02-14 整理

在壮族的偏人与岱人中流传。原为天婆(巫婆)为人禳灾治病时所用,后来,这种巫术性质的弹琴歌舞演变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但仍称唱天、弹天、跳天。

天琴的传说故事

传说在很早以前,在十万大山南麓的壮族偏人山寨里,有一对非常要好的青年人,男的叫农端,女的叫农亚,两人经常结伴上山砍柴。

有一天,两人在一个岩洞口听到洞中传来悦耳的 “叮咚”之声,循声而入看见一个水潭,上面岩壁中渗出许多小水珠正向潭中滴落。他俩听着这美妙动人的乐音,顿觉心旷神怡、耳聪目明。他俩想把这神奇的声音带回山寨去,让乡亲们一起来分享。农亚想了想说道:“我们何不做一个也能发出这种声音的东西呢?”于是二人在山中找来一个葫芦壳、一根木杆,将木杆插进葫芦里,绷上野藤的细丝条,果然弹出 了“鼎叮”之声,恰似“叮咚”的山泉之音。

山寨里的人们听了无不拍手称赞,一位长者还以发音把它叫作“鼎叮”。

乡亲们照样学做起来,鼎叮很快盛行全寨。琴声传到天上,玉皇大帝派天使下凡将农端、农亚召去,后来他俩在天上成了歌仙,终日给玉皇大帝弹琴唱歌, 难得下凡。为消除乡亲们的思念,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趁天门开启之时,他俩便赶回凡间 与乡亲们聚会歌舞。平时偏人有事相求,也焚香请他们下来歌舞一番。

这种活动后来成为固定形式,定名为“跳天”。直到今天,每逢壮族传统节日,偏人都要举行群众性的“跳天”文娱活动。鼎叮则是这种活动中使用的唯一乐器,故此称之为天琴

涉及乐器

天琴(拼音:tiān qín)是壮族人(布偏与布岱支系)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境的峒中、宁明和龙州等地。

猜你喜欢

由 Susan 于 2022-06-02 整理
天琴是广西壮族独具特色的乐器之一,属于弹拨类乐器,在壮族民间多作为伴奏乐器,流行于广西龙州一带,壮语称“叮、鼎”,译为“天”,并视为与天交流的法器。
阅读全文 >>
由 烟雨燕双飞 于 2022-04-13 整理
秦华北,壮族龙州天琴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13岁起跟爷爷学做琴,专注天琴制作45年。
阅读全文 >>
由 长恭 于 2022-04-11 整理
一边手抱天琴,一边摇动挂在脚上的铃铛串,边弹边唱,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壮族天琴的表演方式。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