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嘎的制作和使用

112次浏览 · 由 苏肆 于 2022-02-09 整理

阿嘎”的一般使用方法在“阿嘎”的传统工艺中有一整套的操作程序。首先将开采的阿嘎土块捣成不等的颗粒,按从粗到细的顺序边浇水边进行夯打,直至表面平整与光洁,然后涂抹天然胶类及油脂增加表层的抗水性能。在日常保养时,经常使用羊羔皮蘸酥油进行擦拭,使夯制的表面光洁如初。

阿嘎的制作和使用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养成了一种伴随劳动唱歌的习惯。农民收割、播种、耕地、除草;牧民放牧、挤奶、打酥油;建工匠砌石、背土、铲土等劳动无不伴随着歌声或舞蹈。

在“阿嘎”打制过程中,极需要劳动集体的协调与配合,歌声能使繁重而机械的体力劳动变得轻松、活泼,既提高劳动效率,又能使劳动者本身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减轻体力的消耗。所以打“阿嘎”时所进行的伴唱伴舞形式便成为特有的人文景观。解放后一些专业文艺团体还把根据这一形式题材改编的歌舞搬上文艺舞台,享誉中外。

阿嘎的制作和使用

打“阿嘎”时的歌曲大多取材当地民歌,类似于内地的劳动号子。歌词内容极其丰富、幽默,有颂歌、情歌、有景物抒发、有讥讽生活趣事等多种题材。其中多以参加劳动人员的生息地的民间词曲为主,所以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不同村子或不同乡镇之间的施工者们难以默契配合的情形。

涉及乐器

阿嘎(拼音:Ā gā),藏族落击体鸣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各地。是一种夯形乐器,在一块扁圆形的石块中,插入一根长木棒而成。石径12厘米~18 厘米,石厚2厘米~4厘米,木棒长130厘米~150厘米,木棒直径需与石孔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