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杖鼓的起源

333次浏览 · 由 华夫饼 于 2022-03-14 整理

福建杖鼓,又称福州鼓、狼帐、狼杖、狼串、狼杖鼓、狼唱。由中国古代的两杖鼓演变而来,是福建民间传统打击乐器。福州语称“狼帐”(long cuong),是对汉字“两杖”的读音。杖鼓于清代在中原地区销声匿迹,现今汉族乐器中极为少见细腰沙漏型鼓,在福建留存的狼帐鼓是中华乐器的活化石。多用于闽剧伴奏和福建民间器乐合奏“福州茶亭十番音乐”、泉州笼吹、“漳州南词”、“台湾十全腔”等福建民间音乐。同时也是福州语十邑地区以及延平、宁德、闽中南、马祖等地迎神赛会、鼓竞斗等民间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乐器,是真正独具闽越特色的乐器。

福建杖鼓的起源

公元10世纪末的北宋时期,始有杖鼓之名,并用于宫廷燕乐的大曲部、鼓笛部中。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之杖鼓,一头以手拊之,……明帝、宋开府皆善此鼓。其曲多独奏,如鼓笛曲是也。今时杖鼓,常时只是打拍,鲜有专门独奏之妙。”详细地叙述了唐宋时期杖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唐代两头都用杖敲,便叫作“两杖鼓”,唐玄宗李隆基和宋?都善于演奏这种乐器,曲目多为独奏曲;宋代是一头用杖敲,一头用手拍,常用于敲击节奏,很少有技艺高超的独奏。到了元代,对杖鼓的记载更为详尽,《元史·礼乐志》中说:“杖鼓,制以木为匡,细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绣带,右击以杖,左拍以手。”明清两代的文献都提到了杖鼓,明代王圻《三才图会》:“ 广首而纤腰,两头击之,声相应和。”清《钦定大清会典图》:“杖鼓,上下两面冒革于铁圈,复楦以木匡,细腰。”

涉及乐器

杖鼓(拼音:zhàng gǔ),朝鲜族混合击奏膜鸣乐器,又称长鼓,朝鲜语称卜。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最。

猜你喜欢

由 雨童 于 2022-03-21 整理
白族民间器乐曲主要有三弦曲、唢呐吹打乐、 洞经音乐等;此外尚有古曲和竹笛、口簧、木叶等演奏的曲调。
阅读全文 >>
由 一杯清酒 于 2022-03-14 整理
朝鲜杖鼓杖鼓,又称朝鲜长鼓。朝鲜族混合击膜鸣乐器。朝鲜语称卜。历史悠久、构造独特、音色柔和,常用于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
阅读全文 >>
由 未知领地 于 2022-02-14 整理
杖鼓,朝鲜族混合击奏膜鸣乐器,又称长鼓,朝鲜语称卜。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最。杖鼓的音色柔和,常用于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是深受朝鲜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民族乐器。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