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音”的改革:让这件古老乐器在现代乐队中焕发新声

438次浏览 · 由 小埋 于 2022-03-25 整理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诗经》中描写宴请宾客的场景传颂至今,已有两千余年,而笙这一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也已有三千余年历史。“笙不仅仅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乐器,更蕴含着中国千百年来的智慧。时代在发展,笙也在发展,时代在变化,‘笙音’也应该变化。笙是历久弥新的乐器。”笙制作家赵宏亮吹笙、做笙、爱笙,是“赵家笙”第三代传人,继承祖辈制作技艺的同时,对笙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让这件古老乐器在现代乐队中焕发新声。

“笙音”的改革:让这件古老乐器在现代乐队中焕发新声

沿用祖辈制作工艺

清朝末年,河北涿州南寺村一赵姓男孩跟随村边清圣寺的乐队学习吹笙、修笙,因讨住持喜欢而赐名赵东笙。久而久之,赵东笙学会了一门做笙的好手艺,并把这门手艺传给了儿子赵伯纯。新中国成立后,赵伯纯在北京民族乐器厂工作,主要从事键笙、加键唢呐等乐器的改革。退休后,赵伯纯回到南寺村老家,将一身制笙技艺和经验传于后辈。

“爷爷退休了就回到老家,把他一生积累的做笙技艺全部传给我了。”赵伯纯长孙赵宏亮是“赵家笙”第三代传人,在祖父悉心培养下学得了精湛的技术,对笙有独特的见解和制作理念。刚开始学制笙时,赵宏亮常侧着身子细细打磨簧片一整天,时间一长,手上布满老茧,被工具弄伤手是常事。但当自己亲手打磨的簧片安装到笙里,奏出美妙的声音时,赵宏亮心里充满自豪感,也爱上了这个行当。

上世纪80年代末,赵伯纯、赵宏亮祖孙二人创建涿州市宏亮乐器厂,后更名为涿州市赵家笙乐器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集乐器生产、改革、创新为一体,每年生产、销售传统与现代各种型号的笙四百余把,销往海内外。“做一行,爱一行,做就最好,要么不做。”赵宏亮沿用祖辈传承下来的制作工艺,制作一把笙,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繁琐工序完成。2011年,“赵家笙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赵宏亮提出“非遗融合”,与河北涿州四位非遗传承人达成共识,将蛋雕、玉器、大漆工艺、金银细金花丝镶嵌融合在“赵家笙”的制作工艺中,制作出的文创产品赋予了笙作为传统乐器的现代意义和艺术内涵。

“笙音”的改革:让这件古老乐器在现代乐队中焕发新声

把“群居”改成“独居”

随着民族音乐创作的发展,笙与其他传统乐器一样,乐器局限性逐渐凸显出来——缺少低音,很多作品难以完成,改革迫在眉睫。“长期以来,中国民族乐队里没有民族低音乐器,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民乐队使用中国的民族乐器,让民乐队名副其实。”2003年,赵宏亮组建研发团队,专心研发中低音笙

传统笙的簧片共用一个发音腔体。如果要音高降低,就要把共鸣腔加大、把位加宽,而手的大小是一定的,这样改革就没有办法演奏了。“如何在不扩大把位的同时,还能增加腔体容量?”赵宏亮日思夜想,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将笙斗分开,把“群居”改成“独居”,让每个簧片有单独的发音腔体。然而,试验多次却都发不出想要的声音。“乐器改革常伴随着苦恼与失败。我在研发中低音笙的时候持续两年昼夜睡不着觉,非常痛苦,不停地琢磨、试验。”历近十年的时间,赵宏亮研发中、低音笙终于取得丰硕成果——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均为三十六音;按十二平均律半音阶排列方式排布;发音管、按键为铜质材料,扩音管使用马林巴式铝质金属材料;采用单列式发音室;按键采用多次接力技术,使动能提增,键噪降低,灵活美观。几项新技术使用后,“笙音”能达到更低,音色更美,音量更大,音准和灵敏度更高,乐器维修保养的方便程度也大大提高。

从此,“赵家笙”的中、低、高音键笙,与其生产的传统笙、芦笙一同被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日本华乐团等专业演出团体,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高等音乐学府广泛使用,并获得好评。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是最早一批使用“赵家笙”系列键笙的演出团体之一。“乐器的实用性和整体的音色、音量、音质都达到一定高度。在乐队中的中低音补充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武汉音乐学院教授谭军评价,赵宏亮以工匠精神为笙的改良注入了大量心血。“赵家笙”制作精良、追求品位、工艺讲究,是中国乐器改革的优秀代表。

而此次研发却让赵宏亮一下子老了许多。因为压力大,赵宏亮的头发大把脱落,健康亮起红灯。2013年研发成果推向市场后,他给自己放了两年假,调理身体,不敢触碰乐器改革,“琢磨乐器难免废寝忘食,我必须放假,否则自己走不出来。”然而不久后,赵宏亮又开始乐器研发,有时做梦都在改良,一些创新就是在梦中得到的灵感,醒来趁着记忆清晰立马试验。过于投入时,他只能在心里提醒自己,“别再那么激烈了”。

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

“赵家笙”从诞生之日起,乐器改革创新从未停止。赵宏亮率团队将传统笙由死斗笙改成活斗笙,给使用者提供了很多方便;将三十八簧键笙改革成能站立演奏的有新风格的现代版键笙,迎合了新民乐的表现形式;研制四十二簧笙,能演奏更宽音域的乐曲等。笙这件古老的乐器,在赵宏亮的手中逐渐发生着变化。

2019年,赵家笙乐器博物馆在河北涿州落成。这是国内首家以笙为主题的博物馆,以笙为主要展品,包含中国笙文化,笙的制作、演奏等板块,免费对公众开放,普及民族音乐知识,开展民乐演奏展演。博物馆里既有各类传统笙,也展出现代改良笙。“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我们两条腿走路,既把用了千年的器型改成适合演奏交响乐的乐器,也追寻、复原古代笙。”赵宏亮说,笙作为中国传统而古老的乐器,承载并散发着祖先的智慧和文化气息。

在赵宏亮的办公室摆放着一只古朴自然的笙,葫芦的笙斗,竹制的簧片。“每年我都会种一架葫芦,专门用来做笙斗。找到这片葫芦架,也就找到我家了。”在持续改革创新的同时,赵宏亮也以崇尚自然的理念追寻古人的制笙之路。“我现在正忙着根据历史资料复制我国不同时期的笙,并根据资料和器型创作出具有现代文韵的笙。”赵宏亮挖掘笙的文化内涵、总结各时期器型特点、梳理笙的历史发展脉络。“赵家笙”也推出文化笙系列,与现代笙、传统笙、中低音笙等系列并行。

涉及乐器

笙(拼音:shēng)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也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

猜你喜欢

由 默妍 于 2022-12-01 整理
2015年,首届上海音乐学院笙艺术周在上海举办,不仅搭建起了笙艺术展示与国际交流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极大地推动了笙艺术的蓬勃发展。
阅读全文 >>
由 岚玖 于 2022-06-30 整理
暑期将至,河北省群众艺术馆2022年艺术普及暑期免费培训继续招生!报名截止到 2022年7月3日,课程将于2022年7月12日正式开课。
阅读全文 >>
由 沈梦溪 于 2022-05-17 整理
他是一个业内人士公认的笙师傅,更是一个笙工匠。鲁、豫、苏、皖、冀、津、沪几十个省级文工团和剧团用的笙,大多出自他的手。
阅读全文 >>
由 沈梦溪 于 2022-04-29 整理
在济南有这样的一个艺术团,集结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以歌为章,以器乐为曲,展示着音乐与舞蹈的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左树 于 2022-03-25 整理
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中音柔和,低音浑厚,故有“凤鸣之音”的美誉。关于笙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