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木年的结构及材料组成

166次浏览 · 由 橘子猫 于 2022-02-09 整理

传统的扎木年,由 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马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在藏族民间这些部分还有其俗称。

扎木年的结构及材料组成

扎木年多使用 桑木、 红木、 核桃木、 檀香木制作,以红木制品为佳。琴体大小不一,常见者全长100厘米~110厘米。

共鸣箱(藏族俗称“池塘”下同)似切开的半葫芦形,长27厘米左右,用整块木料制作,上部较小,掏空内腔,表面呈棱形,下部挖出椭圆形腹腔,表面蒙以 山羊皮、獐子皮或鱼皮,面宽14厘米~16厘米。

在琴皮上方的琴面上,开有一个弯月形出音孔 (“扎木年卡”,意为“扎木年的嘴”)。

腹腔里面的琴背与皮膜之间置有一个松木音柱,琴背表面刻有七条竖向凸条花纹或在同一位置粘以细木条,既外表美观,演奏时又避免琴身滑动。

琴头(“当里”,意为“马头”)先向后、再朝前弯曲、呈半圆形,顶端一般无饰。也有的扎木年琴头刻以龙头雕饰,民间称其为“龙头琴”。

弦槽通透,弦轴(“居布”,意为“拧紧”)六个分列两侧(左右各三),弦槽之下设山口。琴杆细长而中空,正面向下将杆身挖出空槽,杆壁厚度以1.5厘米为宜,其上再粘以红木指板,表面不设品位。

置木制桥空马,张六条羊肠弦或丝弦。长期以来,扎木年一直保持着古朴的造型,有的琴身还是由上、下两截木料镶嵌粘接而成一整体,民间还风趣地称上截为母、下截为父。琴体外表多保持木材本色,也有的漆为棕色或棕红色,皮膜多保持原色或染成墨绿色。

涉及乐器

扎木年(拼音:zhā mù nián)历史悠久,起源说法不一,从古代印度传入西藏的一种多弦乐器演变而成,根域《西藏王统纪》记载中,松赞干布赐宴时曾有艺人演奏乐器的记载,判断扎木年是于唐代从内地传入西藏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多数西藏学者认为扎木聂源于西藏本土,是藏族自己创造的乐器。

猜你喜欢

由 阿轺 于 2022-05-09 整理
在藏族人里,有相当一部分人都会弹奏一种叫“扎念”的乐器,扎念的声音悦耳柔和,特别适合用它来抒情。
阅读全文 >>
由 长乐 于 2022-05-09 整理
扎念作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代表性藏族传统乐器之一。传至藏族地区后藏一带,在拉孜县广受欢迎。
阅读全文 >>
由 陆晨 于 2022-02-09 整理
扎木年,藏族较古老的弹拨乐器,以下为大家介绍扎木年的演奏技巧。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