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弦的构造及材质

389次浏览 · 由 chen 于 2022-02-10 整理

三弦是我国传统民族 弹拨乐器。因张有三弦而得名。受不同地域、民族及文化风俗影响,三弦历来有多种形制,大致可归为大、小两种三弦。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些乐器改良家和三弦演奏家在这两种三弦基础上进行改良,取得很大成功。

传统三弦全长122厘米左右,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等部分组成。

共鸣箱

又称琴鼓、鼓子或鼓头,多呈扁椭圆形,状似龟盘,也有扁圆形或扁长方形的,但为数较少。琴鼓长22厘米~25厘米、宽20厘米~22厘米、厚9厘米,由鼓框和蟒皮构成。

鼓框

用四块(长短各二)硬重的花梨、红木、紫檀或乌木拼接胶粘制成,以老红木为佳,上下开有装入琴杆的方孔,两面锉出坡口,倒去硬棱,蒙以蟒皮或合成膜料,以大蟒中段皮面青花白地者为最好,皮膜经剪裁、润湿、缝竹棍,蒙皮时用浓稠的鱼胶粘合,经垫双板、绑麻绳、砸楔子等过程,要多次进行砸、揉、烙,胶牢以后四周坡口锯一小槽,嵌入竹片或骨片为饰。

琴头

是三弦的装饰部分,上部多为扁铲形,顶端较宽并向后呈弧形弯曲,其上雕刻花纹或镶嵌骨饰,也有上部为如意形、雕饰大顶花,下部中间开有长方形通底弦槽,两侧设有三个弦轴(左一右二)。

弦轴

呈圆锥体,用红木、花梨等比琴杆稍硬木料制成,长13.5厘米,外表刻有麻花形纹饰,轴顶镶嵌骨花为饰。

琴杆

为半圆形柱状体,由指板和背板胶合而成,前平后弧,长80厘米,上端设有山口,指板多用鼓框木料制成,仅厚1.2厘米,表面平滑不设品位,琴杆下端呈方形、插入琴鼓方孔之中。

琴鼓

皮面中央,置一竹制长桥形琴马。琴尾置有道冠(又称护弦帽)。张三条丝弦、钢丝弦或尼龙钢丝弦。在琴鼓下端,有一菱形木壳(又称爪扣)系弦。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我国著名三弦演奏家、教育家 萧剑声先生设计、天津市 民族乐器厂制造的短杆大三弦问世。这种新型大三弦制订有轻工业部标准,全长112厘米。琴杆长75厘米,琴鼓长23厘米、宽20厘米、厚9厘米,琴杆短、把位近,可发挥快速演奏技巧;置有活动山口,能任意转调;将指板与鼓面接平,音域向上扩展一个八度。适于独奏或民族乐队使用。

涉及乐器

二钹(拼音:dà sān xián)是蒙古、满、汉等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区。

猜你喜欢

由 小何 于 2022-02-10 整理
演奏大三弦时采用坐姿,两腿自然分开,左腿稍向前伸,或将右腿搭在左腿上,琴鼓置于右腿上,琴头斜向左上方。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