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三弦的结构及演奏方法

135次浏览 · 由 线性代数 于 2022-02-11 整理

傈僳三弦,形制和云南其他民族的三弦相似。琴体多用一整块梨木、核桃木、茶木、楠木或其它硬杂木制作,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缚弦和琴弦等部分构成。

琴体大小因地区不同而有异,最小者琴长50厘米,最大者可达95厘米,一般琴长多为75厘米左右。

共鸣箱

呈扁圆形,也有椭圆形、长圆形或扁葫芦形等。

琴框

木制或竹制,正面蒙以松鼠皮、山羊皮、小黄牛皮、蟒皮或干笋壳、桐木、杉木面板,皮膜或面板均用竹钉固定,用猪胶或鱼胶粘牢,在木制面板上开有若干个圆形小音孔。琴箱面宽18厘米~24厘米、厚6厘米~8厘米。

琴头

扁铲形,上部较宽大,顶部呈弧形后弯,下部中间开有通底弦槽,两侧置有三个硬木制弦轴(左一右二)。

琴杆

窄而长,呈半圆柱状体,上端设有木制山口,正面平直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

琴弦

琴箱膜板中央置竹或木制桥形琴马,下方设有竹、木或金属制缚弦,张三条尼龙弦、丝弦或钢丝弦。无缚弦者,琴弦系于下端尾柱上。

在弦槽和琴尾之间,拴系有一条彩色琴绳或琴带。傈僳三弦造型古朴,线条粗犷,多就地取材制成。

演奏傈僳三弦时将琴绳或琴带套于颈项,琴体斜挂于胸前,琴箱置于右腹处,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扶持琴杆,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取音,右手用拇指、食指弹拨琴弦发音,也有只用食指弹拨的。

傈僳三弦音色明亮柔和。可用于独奏、齐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

涉及乐器

傈僳三弦(拼音:lì sù sān xián)是傈僳族、景颇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族有的地区也泛称为其伯。景颇族称玎。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保山地区腾冲,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龙陵、盈江,临沧地区镇康和思茅地区西盟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