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循环换气的训练技巧

166次浏览 · 由 钟离 于 2022-05-13 整理

所谓循环换气就是指管乐在演奏长时间的不间断乐句或乐曲时,所运用的一种气息方法。

葫芦丝循环换气的训练技巧

在吹奏葫芦丝的时候,如何进行循环换气的联系呢?在练习循环换气的时候要了解整个呼吸的流程和步骤,分步骤进行练习,首先练习口腔余气的处理,然后练习用鼻吸气,最后练习新旧气息的连接。练习时首先要掌握口腔收缩、舌根前送这一过程,通过训练,增强对余气的控制以及尽量延长余气送出的时间。

具体的方法为:先将口腔尽量扩张(不可鼓腮),以容下足够的余气,然后舌根向前缓慢有力的送气(此时胸腔、腹腔并不向外呼气,处于放松状态),口腔收缩,唇肌收紧,尽量做到对余气的控制,使气息流速、流量能有效控制,并尽量延长余气送出时间。这一阶段熟练掌握后可同时用鼻快速吸气(吸入空气过程与深呼吸相同),吸气的时间应该少于送出余气的时间,因为还要利用一点时间处理新鲜空气与余气尾的连接。即余气送出时间=吸气时间+连接时间,整个过程完成时间大约一秒钟,因此需要细心体会,加强训练,从训练中不断吸取经验,逐步完善。一开始先体验口腔、舌根的运动情况,再用一根较细的竹管或吸管(细管可以延长余气送出时间)在水杯里吹气,观察气泡,要求达到不间断地冒出气泡。

当整个过程熟练以后,换稍大一些的管子再试,通过反复训练,熟练掌握后可到乐器上试吹,在葫芦丝上先从泛音Mi开始训练,然后到中音区练习,最后到所有音上练习。循环换气训练一般可以先弱音练习,熟练以后逐渐用强音练习,直至所有音都可以自如进行循环换气。练好循环换气的关键在哪里?循环换气的关键在于新空气与余气之间的连接必需要柔和顺畅,不留痕迹。主要流程为:正常呼气→扩张口腔储存余气(口腔形状同汉语拼音O音,舌根收缩,喉结位置向下)→舌根送气=用鼻快速吸气=支撑点下移→提升气息连接→正常呼气。

关键步骤为横隔膜支撑点下移到提升气息这一步,这一步骤将影响新鲜空气与余气的连接是否有痕迹,是否顺畅。当舌根送气和快速吸气并将气下沉(同深呼吸,支撑点位置下降,小腹压力增大,腰部扩张),然后迅速提升气息(通过小腹压力),注意气息提升过程要平缓流畅,否则气息容易有间断或突强之感,气息连接成功后转入正常呼气。通常在一口气过半时就需要换气了,而且一次换气不够可以连续换几次气,以满足乐曲的气息需要,但必须要使音乐不间断,同时音乐进行也不能有突强、突弱的情况,应前后一致。这一点掌握起来并不太容易,需要反复体会,寻找感觉,并将找到的感觉通过大量的训练固定下来,形成习惯,这样循环换气才能运用自如。

通过以上方法的练习,可以慢慢掌握吹奏葫芦丝时的循环换气练习,使自己的演奏水平更上一层楼。

涉及乐器

葫芦丝(拼音:hú lu sī),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猜你喜欢

由 碍与暧 于 2024-03-11 整理
在南方沿海地区,由于全年湿度较高且气温变化较为明显,葫芦丝这类木质和竹制吹管乐器的保养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针对南方沿海地区气候特点提出的葫芦丝保养建议与具体措施。
阅读全文 >>
由 辞惘 于 2024-03-11 整理
在葫芦丝演奏的各种技巧中,波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法,它为葫芦丝音乐赋予了生动活泼、婉转悠扬的独特韵味。
阅读全文 >>
由 湛鹰 于 2024-03-11 整理
葫芦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瑰宝,其音色婉转悠扬,极具韵味。在葫芦丝演奏技法中,叠音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它极大地丰富了葫芦丝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阅读全文 >>
由 小小瞬 于 2024-03-10 整理
葫芦丝,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吹管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其中,“打音”作为一种基础而又重要的演奏技巧,对于提升葫芦丝音乐的表现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阅读全文 >>
由 尼禄 于 2024-03-08 整理
在众多民族吹管乐器中,葫芦丝和巴乌都是极具特色的云南少数民族乐器,音色悠扬动听,易于上手,深受音乐爱好者欢迎。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否应该先学习葫芦丝还是巴乌,需要根据这两种乐器的特点、演奏技巧以及个人兴趣进行综合考量。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