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发展,也引发了传统古筝流派的嬗变。作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筝”,素以古朴、典雅、端庄、传情而赢得人们的称誉。
引发了传统古筝流派的嬗变体现出的方面一:音乐艺术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和筝艺传习模式的变化,加之筝乐界彼此观摩、交流的便捷和频繁,为不同古筝流派间相互借鉴吸收,不同表现技法的融汇化合,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空间。虽由某派老师引进门,但却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成为解放后新一代古筝人才成长的共同特点。在传统古筝演奏技法不断突破和丰富的同时,也相应地淡化了不同古筝流派间技法运用的界限。
引发了传统古筝流派的嬗变体现出的方面二:如果说传统古筝流派的代表人物,几无例外地集演奏、传艺和创作于一身的话,那么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三位一体”的古筝流派开始产生了变化。在现代音乐文化格局中,愈加细密的艺术分工及筝乐创新的需要,筝乐作为民族器乐创作的一块富于挑战性的艺术园地,越来越受到作曲家们的关注。许多作曲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努力,使筝乐这一古老的艺术品种结出了新的果实。李焕之、王树、饶余燕、何占豪、杨洁明、雷雨声、姚盛昌、王建民、徐晓林、庄曜、周煜国、叶小纲等作曲家的作品,已成为筝乐舞台广泛演奏的曲目。这些出自作曲家笔下的筝作,除尽力保持和发挥筝乐传统表现技法外,还大胆借用西方作曲技术,引进钢琴、竖琴等多声部乐器的写作织体和演奏技巧,扩展传统筝曲的调式音阶体系,极大地丰富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即使是由古筝演奏家单独创作或与作曲家合作的新作,音乐材料和演奏技法也糅进了许多新的表现元素,其艺术风格和品位,远非某一传统流派所能限定和涵盖。
引发了传统古筝流派的嬗变体现出的方面三:传统筝乐主要流传在民间。在未普及新式学堂及各筝乐流派代表人物未被聘请到音乐艺术院校任教之前,均是在民众中或在民间社团里进行的。但在现代音乐文化格局中,音乐是一部分人的职业,专业工作与业余爱好的分野日趋分明。在这种文化格局中,“民间”的概念绝大部分被“业余”的概念所取代,不同筝乐流派的活动重心,自然在“专业”的圈子——各音乐艺术院校和部分艺术演出团体中。不同筝乐流派生存繁衍环境及其代表人物文化身份的变化,致使人们不能不对“筝乐的生命力在民间”的原本定位作出新的思考。
以上内容是关于新时代的发展,引发了传统古筝流派的嬗变体现出的方面,请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