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出现怪音怎么办

491次浏览 · 由 青鸟 于 2022-05-13 整理

葫芦丝在吹奏时出现怪音,那么是如何出现的呢?葫芦丝演奏需要两种不同的用气方法。一种是急吹(重吹),另一种是缓吹(轻吹或平吹)。急吹的时候可以发出筒音5及以上的所有音孔音。缓吹则仅在全部按住音孔(且不漏气)的情况下可以发出有具体音高的乐音,即低音的3,如果不是全按的情况下,不管是打开任何一个音孔,缓吹时就会发出一个接近于低音5的不确定音,我们在演奏中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发了这样的音。在葫芦丝吹奏过程中,以下情况可能会出现怪音。

葫芦丝出现怪音怎么办

一、演奏长音结束乐句时音尾出现一个怪音。解决的办法:保持口腔压力,迅速张嘴吐出余气,这样即可避免出现怪音。要求:一是必须保持气流在最后一秒均为向外吐,不能先放松压力,再张嘴。二是动作要轻巧自然,张嘴不可过大,张嘴吐气后保持口型迅速吸气(换气)。

二、乐句开始音时在发音之前容易带出一个怪音,这个原因就是因为一开始的口腔压力不够,类似于缓吹,因此会带出怪音。解决的办法:每个乐句的起始音均带吐(“吐”或“突”的舌运动)。

三、乐句中间特别是演奏双吐时很容易有明显的怪音出现,有的严重地影响了音乐的表现。这个时候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分析一下主要原因原于,吐音一般分为连吐与断吐,在较缓慢的音乐进程中,这两种方法都常用,但有的朋友不太注意两者的区分,运用的时候容易混淆。连吐时,气息是不断吐出,由舌头将音区分开来(每个音均有音头),但时值较满,音与音之音没有间膝;断吐则刚好相反,气息是断的,而且体内的压力包括腹腔、胸腔、口腔的压力是一直保持的,即所谓的音断意不断。有一部分朋友在演奏双吐的时候,在没有完全掌握连吐与断吐的时候,常常会自然不自然地运用断吐法演奏双吐,这样一来,气流在每个音的音尾都断开而且压力不够,就产生怪音了。另外一部分朋友是在单吐(“苦”或“格”或“哥”)没有掌握好的情况下,即使气息及、压力都不太好的情况下也出现怪音,通过多练习“苦”,使它与“吐”音在力度、速度、音色、音量等方面已经很接近了,这时,演奏中怪音就自然会消失。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也有的是因为乐器簧片较硬,较难控制而发出怪音,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一支较专业的或适合自己自身情况的乐器。

在解决第三种情况时,最关键的是气流一定要保持外呼状态,切不可一忍一忍的,气流流速不能太慢,口腔压力要保持。

当在演奏过程中葫芦丝出现怪音,可以按照上述方法查找原因去解决。尽量避免怪音的出现,使演奏更加舒适。

涉及乐器

葫芦丝(拼音:hú lu sī),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猜你喜欢

由 碍与暧 于 2024-03-11 整理
在南方沿海地区,由于全年湿度较高且气温变化较为明显,葫芦丝这类木质和竹制吹管乐器的保养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针对南方沿海地区气候特点提出的葫芦丝保养建议与具体措施。
阅读全文 >>
由 辞惘 于 2024-03-11 整理
在葫芦丝演奏的各种技巧中,波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法,它为葫芦丝音乐赋予了生动活泼、婉转悠扬的独特韵味。
阅读全文 >>
由 湛鹰 于 2024-03-11 整理
葫芦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瑰宝,其音色婉转悠扬,极具韵味。在葫芦丝演奏技法中,叠音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它极大地丰富了葫芦丝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阅读全文 >>
由 小小瞬 于 2024-03-10 整理
葫芦丝,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吹管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其中,“打音”作为一种基础而又重要的演奏技巧,对于提升葫芦丝音乐的表现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阅读全文 >>
由 尼禄 于 2024-03-08 整理
在众多民族吹管乐器中,葫芦丝和巴乌都是极具特色的云南少数民族乐器,音色悠扬动听,易于上手,深受音乐爱好者欢迎。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否应该先学习葫芦丝还是巴乌,需要根据这两种乐器的特点、演奏技巧以及个人兴趣进行综合考量。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