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诗是无形之画,画是无形之诗”。古代文人雅士喜好“提笔作画,出口成章”,而这些都是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记录和赞美。
可见,古人们也是一群痴迷于描述、记录的“小可爱们”。这也就以至于不光是墨宝、名画上边有着各种题诗、印章,古琴身上也有着它们历代主人的标记。
古琴除了材质、镶嵌和琴穗外,表面可以称为装饰的部分有“装饰图案”、“铭文”和“断纹”。
中国传统装饰一般多采用褐黑色作底,以深红色为辅,朱红与黄色作画,使整个画面显得沉稳、高贵。而古琴琴面一般是动植物纹样,图案大多是一些祥禽瑞兽,以龙、凤最为常见。
现在斫琴师非常稀有,传世名琴更是凤毛麟角。现在琴面图案单一,从样式繁多逐渐转变为样式单一、简陋。古琴装饰图案所体现出的秀美隽永、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等也正在逐渐消失。
多为琴名、题词和藏印,最能体现古琴的人文韵味。琴名,一类择取大自然及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为名;一类以高妙的人生境界为琴名。题词,有诗文,有散文,揭示琴的品质,表白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还有对得琴经历的记载。藏印,多为收藏者或者琴上题字者的雅号、斋名。
如: 名琴“九霄佩环”,琴背龙池上方有小篆体(公元前3世纪起使用)刻出的“九霄环佩”四字;龙池右侧用行书(100多年后发展而成的字体)写着“泠然希太古”,旁边用更小的字体写着“诗梦斋珍藏”,并有“诗梦斋印”一方。龙池左侧用稍大楷书(在3世纪被规范化)刻有“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并有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的落款。龙池下有小篆书,“包含”大印一方。大印下方用楷书刻有著名诗人苏轼的签名和一首短诗: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老龙吟。
古琴琴面因常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而形成各种断纹,这恰恰很好地展现了古琴的历史感和苍美,也是天然雕出的装饰。
明代中晚期的居隆在《琴笔》中记载:“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有梅花斯,其纹如梅花,此为最古;有牛毛断,其纹如发千百条者;有蛇腹断,其纹横琴面,相去或一寸,或半寸许;有龙纹断,其纹圆头大;有龟纹断,冰裂纹不等。”不同年代的古琴上的断纹不同,如唐末时期的古琴多为蛇腹断、梅花断;元明时期的古琴多为牛毛断、流水断。
如:名琴“独幽”,造于晚唐,琴式为“灵机式”,通常120.4公分、琴额宽20公分、琴尾宽15公分,因为制作相当标准而被视为鉴定唐琴的三大标准器之一。琴身显出5种断纹,有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龟纹断、梅花断,尤其是罕见的“梅花断”,显示出这把古琴悠久的历史。
古琴身上的每一处装饰既是得琴者心情的一种表达,同时也有着历史价值,帮助后人确认琴的流传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