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琴的人都知道,在古琴的外侧,近一弦之处,镶嵌着十三个徽。琴徽是泛音震动点的标记,也是弹奏按音时按弦位置的标记物。
不过徽还有另外一个妙用。在没有电的古代,我们的古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总喜欢在夜间秉烛或是在月下弹琴。这时候光线弱,想要找准徽位切实不很容易。有一种智慧叫利用自然条件“反光”,蚌徽便应运而生。
人们发现蚌壳色泽晶莹,能很好的反射光线,就将其打磨成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小圆点做成琴徽。它可以反射月光、烛光,方便弹琴时取音。
世上乐器千万,恐怕极少有乐器是专门考虑“月下弹奏”的。
当然也有金徽、玉徽等,不过金徽玉徽大多数是不差钱的达官显贵使用的,他们的弹琴条件相对比较好,满屋子点烛也够明亮,不用担心看不见徽位弹不准音。
但大多数还是选择使用蚌徽,弹琴本是平常事,当更接地气融入生活,加上清幽夜静,在月下抚琴也更有意趣。
唐代文艺男神白居易对月下抚琴深有体会:“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当白天的喧嚣散去,月明风清的夜晚,在月光烛下抚上一曲,不觉气息畅快、怡情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