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竹琴第一人:巾帼玫瑰 竹琴一生

476次浏览 · 由 象牙山首富 于 2022-04-11 整理

一身旗袍,风姿绰约,出尘之貌倾世而独立;一把竹琴,歌声绕梁,婉转悠扬过耳即难忘;一生风华,众星捧月,峥嵘岁月奉献为竹琴。她是玫瑰,娇艳浪漫,她也是明月,澄澈皎洁。她是巾帼不让那须眉,她是女子竹琴第一人,她是,华国秀。

女子竹琴第一人:巾帼玫瑰 竹琴一生

身为四川竹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华国秀,已走过近八十载风花雪月。她曾经的辉煌,已渐渐被人淡忘,但她的名字却在竹琴这一民间艺术的名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美人迟暮,心中放不下的,仍是一生执着的竹琴。

卿本贫家女 幸入曲艺路

华国秀本是重庆长寿人,因家中贫困,年幼随父母迁到万县。父亲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裁缝,生意虽好,但奈何收入微薄,难以养家。为了补贴家用,母亲常常外出做工。父母省吃俭用,从牙缝中挤出钱供三个女儿念书。华国秀自小聪慧懂事,若能长久念书,无疑能成为才女。

奈何人生坎坷路不平,母亲在一次外出做工时,在长江边中了暑,由于送医不及时,芳魂早逝。此后父亲独自抚养三个女儿,为了减轻父亲的重担,小小年纪的华国秀放弃学业,帮父亲做工。

每天做完活,华国秀就会如同一只小鸟般飞到街上,不过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女儿,对外面世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外面喧闹繁华中,最让华国秀痴迷的,便是茶馆的说书,她每天都要跑去听一会儿。可进茶馆要交茶钱,这钱虽不算得多,但家中贫寒的她是没有一分钱来听书的。

为了能够进茶馆听上一小会儿,华国秀也会费尽心思。起初她跟在要进茶馆的大人身后,扯着大人的衣角,让人误以为她是这家大人的孩子。但日子久了,茶馆的人便发现,她并不是这些客人的孩子,而是来蹭听的,便将她哄了出去。华国秀哭着请求,让她可以站在茶馆门边听一听,可茶馆的小二们哪会可怜一个身无分文的小姑娘呢。

就在推推嚷嚷中,茶馆的谢老板得知了此事。他将华国秀叫到跟前,只见她眉目清秀,一张口如黄鹂婉转动人,又看她真心渴望听书看戏。谢老板心下感动,又心生怜爱,便允诺今后茶馆大门向她敞开,绝不收一分钱。

得幸于谢老板的怜爱,华国秀得到了珍贵的学习机会。自那开始,她日日在茶馆听书,暗暗学习了诸如清音、竹琴这些民间艺术的唱腔唱本。这段经历,为她的曲艺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她心中,对谢老板的感激之情更是无以言表。

十六岁碧玉年华,父亲渐渐年迈,家中负担加重,华国秀决定走出家门去谋一条生路。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学习曲艺,这是她的挚爱,亦是她的追求。这个决定,开启了她传奇的一生。

凭借秀丽的外表和对音乐出色的感悟,华国秀一举考入万县文工团。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她想起了小时候爱听的竹琴,便决定学习竹琴。当时竹琴演员中的大家,是文工团内的杨裕国,此人颇受推崇。

华国秀以谦恭姿态恳求杨老师收她为徒,这让杨老师始料未及。一直以来,竹琴都是由男子演奏,几乎没有女子。杨老师见华国秀学琴心切,态度诚恳,想看她是否具备资质,便让她展示一下对竹琴的了解。华国秀便将小时候在茶馆自学的竹琴节目表演了一段,这让杨老师眼前一亮,深感此乃可塑之才,随即收她为徒。

跟随杨老师学习算是为华国秀的竹琴之路打开了大门,杨老师技艺精湛,经验丰富,要求也甚是严格。他要求华国秀将每一本唱词都一字不落地背下,表演的神态动作必须到位。五年时间,一丝不苟的学习,华国秀青出于蓝,继承了老师的演唱技巧和演唱风格,又有自己独特的韵味,不负老师所托。

美名传四方 创新添光芒

五年学艺,跟随老师演出,收获好评,随后华国秀被调入万县市曲艺团。离开师父,独挑大梁,她的竹琴人生即将开启新的篇章。

1958年,由于不俗的表演效果,县里推荐华国秀参加四川省曲艺调演。初出茅庐的华国秀,凭借靓丽的外形,清亮的嗓音,以一曲《月下盘貂》艳惊四座,受到大会大力表扬。

之后在曲艺团里,华国秀一直参加团里组织的各项演出。当时的演出都是综合性的,每一台演出都是各项曲艺表演轮着来,称为“曲艺综合”。到了1960年,为了锻炼演员,开始鼓励“单馆”演出,即演出只有一项曲艺表演,由一人演整场。华国秀便是第一批接受“单馆”任务的演员。

在万县市中心的阅江楼,华国秀开始了她的“单馆”演出,长达半年,场场满座,收获掌声好评无数。不仅超额完成任务,更是让自己的名号渐渐传播开来。

第二年,曲艺团为了进一步培养优秀演员,便派遣一批演员前往成都曲艺团学习,这其中就有华国秀。在成都曲艺团四个月的学习里,华国秀虚心向多位大师学习各项曲艺。她向李月秋学唱清音,又向邹忠新学唱金钱板,更不忘向杨庆文请教竹琴演唱技巧。

四个月的学习进修,让华国秀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演唱技巧。清音的婉转灵活、旋律丰富对韵律较平的竹琴是一个补充,金钱板表演时的夸张动作、丰富神态对竹琴表演形式亦是起到帮助的作用。华国秀利用各项曲艺的优点,取长补短,进一步丰富了竹琴表演的内容和形式。

竹琴是一种古老典雅的说唱艺术,传统的精华固然要继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味固守传统会失去对观众的吸引力。于是华国秀开始探索竹琴的创新之路。这时,她的一位新弟子吴卡亚向她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华国秀与她一起开始了竹琴的改革创新。

将长竹琴改为短琴,使其发挥出多种表现功能,能打击又能作道具。由坐唱改为走唱加表演,增加现代题材剧目的演唱。改变单人演出形式,加入民乐伴奏,不仅烘托演唱气氛,还加强了剧情的表现力。这样的创新之举,一经面世,便吸引了更多的青年观众,一时间出现了青年学生包场看曲艺演出的兴旺局面。

与此同时,华国秀开始教学,将培养竹琴接班人的任务挑到了自己肩上。此后,华国秀教授了一批又一批的弟子,桃李满天下,其中与她感情最为深厚的便是吴卡亚。

自1965年开始,华国秀开始带队四处巡演。周边区县几乎走遍,更曾多次出省表演。所到之地,必是受到热情迎接,演出座无虚席,好评如潮。每一场演出,华国秀都要返场两三次,才可安抚观众们热切的心。那样的盛况,在竹琴演出史上空前绝后,今人不可想象。

华国秀的竹琴表演之所以精彩,来源于她日复一日的钻研和细致。在刻画不同角色时,她都会狠下一番功夫,力求完美。演唱反面人物,不是简单的脸谱化,而是从其反动本质下功夫,这样就更衬托出英雄人物聪敏机灵和无敌于天下的气概。演唱复杂的女性角色时,借鉴传统的摇旦和小花脸的音乐唱腔。对清音、扬琴、金钱板、山歌、船工号子以及地方戏剧的音调兼收并蓄,方能旋律优美流畅,起伏婉转,既有竹琴音乐的风格,又有时代的新意。

1987年,受到四川电台邀请,录制竹琴长篇书目《华子良传奇》,先后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出,产生极大影响,华国秀之名传遍中国。而后,与得意门生吴卡亚,爱子谭华波一起,将《华子良传奇》编写成书,成为竹琴的重要传承书籍,该剧也成为曲艺团经典保留节目,更带来了竹琴的巅峰时期。

女子竹琴第一人:巾帼玫瑰 竹琴一生

艺业攀高峰 家庭亦美满

华国秀凭借出色的竹琴表演,收获了掌声与美名,收获了无数的鲜花与嘉奖,同样也迎来了事业的巅峰。

1975年华国秀参加四川省曲艺调演,凭借《情深似海》获得四川省领导及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他们称赞华国秀,在唱腔上进行了大胆革新,不仅保留了竹琴原有的风格,又糅合了川剧、黄梅戏、越剧的音调,伴奏音乐也较过去丰富,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让人耳目一新。

1982年,华国秀参加“川东门户之春”演出,凭借《华为除奸》荣获大奖。同年,出任曲艺团团长,带领曲艺团走向新的征途。

之后,华国秀曾任数职。万县市第六届、第十届政协委员,万县市第九届政协常委。1988年被选为万县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第二年被选为四川省曲协副主席。重庆直辖后,成为重庆市曲艺家协会顾问,重庆三峡曲艺团顾问。任职期间,兢兢业业,为推动曲艺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人如是说。似华国秀这般才德兼备、容貌品行俱佳的绝色,自是追求者无数。华国秀一生爱情美满,家庭幸福,先后两任先生,都对她呵护备至,分别陪伴她人生的不同阶段,带给她两段美好姻缘。

第一任谭先生,一生爱慕敬重华国秀,他对她的心意,从他们孩子的名字就可见一斑。大儿子名唤谭华槐,“谭、华”二字便是两人姓氏,而这“槐”字,取材自《天仙配》。《天仙配》中,董永与七仙女的姻缘便是由一只老槐树精做的媒,槐树便被赋予美好姻缘、佳偶天成之意。谭先生将此字作为第一个孩子的名字,其意不言而喻。

而华国秀与谭先生的爱情也源于一个“缘”。华国秀随父母迁来万州,后来住在一个巷子里,而谭先生也住在这里。谭先生本是从天城山上来城里杂货店做学徒的农民,但因着从前念过书,写得一手好字,聪明能干,外表俊朗,解放后便被委以重任。谭先生长华国秀六岁,他已经入世多年,她却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每天看见她灿烂的笑容,谭先生都觉得心底深处似是被一缕阳光照亮。

华国秀初次登台演出时,他闻讯赶至,热烈捧场。此后每场必到,风雨无阻。当华国秀已到适龄,谭先生便开始发起攻势。他每次必是带上一大帮朋友来捧场,不许别人接近华国秀,演出完毕,亲自送华国秀回家。时间一长,另外的追求者也都不敢与他竞争了。而在接触中,华国秀渐渐发现他其实是个很随和的人,很有魅力,只是对待爱情相当霸道。在家人朋友的一致支持下,二人喜结连理。婚后,为了让华国秀专心竹琴事业,不管工作多繁忙,谭先生都会包办家务,每天准时接送华国秀。每次夜场演出完毕,华国秀看到巷口那儿,是丈夫和孩子一起等待她的身影,便感觉无比幸福温馨。

谭先生陪伴华国秀走过了几十年岁月,始终不渝。后来不幸旧疾复发,抱憾去世。没能相守共白头,谭先生最放心不下的,是今后岁月谁人爱护她。谭先生的去世给华国秀造成了巨大打击,她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伤痛中。

或许是谭先生的诚心打动上天,又或许是华国秀的善良为她带来幸福,黄先生来到了她的身边。身为船运公司干部的黄先生早年常到万州,曾看过华国秀的演出,当时便成为她的忠实粉丝,只要来万州必看她的演出。他从未打扰过她,只是想静静地欣赏。后来他调到万州工作,与华国秀一家相识,成为朋友。谭先生去世后,眼见华国秀将孤身度过晚年,黄先生于心不忍,便真心恳求能够照顾华国秀,终是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二人决定携手共度余生。2001年时,华国秀开始患上重病,黄先生七旬高龄,心脏不好,却仍然执意要在医院照顾她。

年少时得到谭先生一片真心呵护,虽是未能牵手一生,也幸福同度大半生,晚年又得黄先生全意爱护,两段佳缘羡煞旁人。

身为女子竹琴第一人,华国秀是竹琴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她带来了竹琴演奏的新形式,也带来了竹琴的巅峰时期,她为整个曲艺界所做出的亦是功不可没。巾帼玫瑰灿烂绽放过后,终是渐渐凋零,华国秀的传奇即将落幕,但她挚爱的竹琴却后继有人,另一段传奇也许正在悄然上演。

涉及艺术家

华国秀,女,出生于1937年8月13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竹琴代表性传承人。
阅读全文 >>

涉及乐器

竹琴(道琴))(拼音:zhú qín) 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唐代的“道情”,也就是道士们传道或者化募时所叙述的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

猜你喜欢

由 chen 于 2022-04-11 整理
罗大春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老成都人,四川省曲艺研究院非遗办事处主任、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竹琴”传承人。
阅读全文 >>
由 湛鹰 于 2022-04-11 整理
张永贵是四川竹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33年出生,家住茶店子街道五里墩社区。1945年跟随“贾派”竹琴传承人赵幼成学习竹琴艺术。
阅读全文 >>
由 小何 于 2022-04-06 整理
黄骅渔鼓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属于板腔体曲艺形式,发祥于渤海湾畔冯家堡,传唱于当地沿海渔村。 2006年,黄骅渔鼓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阅读全文 >>
由 线性代数 于 2022-03-18 整理
3月17日,2022年遂宁市传统曲艺百人计划公益培训班正式开班。开班仪式上邀请到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曲协主席叮当参加。
阅读全文 >>
由 湛鹰 于 2022-03-06 整理
竹琴本名道情,它的原生地极有可能是四川,因为道教的最早流派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就诞生在四川大邑县境内的鹤鸣山(一名鹄鸣山)。五斗米道初创时期(张陵及其子、孙张衡、张鲁时期)的“指 (旨)教斋”、“涂炭斋”等斋仪至南北朝时发展成十二斋,并形成了包括“步虚音韵”在内的道教音乐。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