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特色课堂:用民族特色文化,打造少数民族特色学校

115次浏览 · 由 弥光 于 2022-04-24 整理

宣恩特色课堂:用民族特色文化,打造少数民族特色学校

宣恩特色课堂:用民族特色文化,打造少数民族特色学校

打连厢

宣恩特色课堂:用民族特色文化,打造少数民族特色学校

竹竿舞

宣恩特色课堂:用民族特色文化,打造少数民族特色学校

摆手舞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宣恩县各中小学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不断创新探索,通过借助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着力打造少数民族特色学校,让学生在校园里习文弄“舞”,全面发展。

“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现在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少年宫社团活动、各种竞赛,还经常举办各种校园活动,让我们增长知识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展示才华的舞台。”宣恩县高罗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张依寒说。

“双减”政策出台,明确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落地后,宣恩县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让更多的小学生放飞自我,绽放精彩。正在高罗镇马家寨小学就读的五年级学生陈琳从小喜欢文艺表演,学校增设文体、社团活动、举办各类竞赛等,她总是积极参与。

“现在的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乏味,我参加了学校的二胡社团,学到了更多的知识,非常开心。”宣恩县第二民族实验小学405班学生刘雨泽告诉笔者。

据了解,“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以来,宣恩县严格按照“五育并举”育人方针,指导教师精准领会精神,带领教师主动更新理念。同时为了给学生搭建全方位锻炼的舞台,各校积极寻求资源,借助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开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社团活动课程。还通过家校群宣传,让家长了解“双减”政策,家校携手,共同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护航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自‘双减’以来,学校对课程进行了优化配置,将手工、民族文化、科普等融入到学习实践中,主要是促进孩子向善向美向好,健康成长,落实减轻课业负担,实施五育并举,以‘每个孩子都重要’为办学理念,努力打造‘苗乡花儿朵朵开’的少数民族特色学校。”宣恩县高罗镇中心小学负责人阙道成绍道。

通过落实“双减”政策,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切实达到了减负增效的效果,交出了一份教师参与、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答卷。

涉及乐器

八宝铜铃(拼音:Bā bǎo tóng líng),是用一根一尺长、直径两公分的硬杂木为铃把,上顶刻一马头形,下底砍一个三寸长半弧形叉为马脚,两端各系四个鸡蛋大的铜铃(共八个铜铃),马头一端还系些五寸长、一寸宽的五色布条(或麻丝)为马鬃。表演时,手握铃把按节目情节摇抖铜铃零当啷响,悦耳动听。表演铜铃舞的人数一般为八人,多则是有一二十人但都头戴凤冠帽,腰系八幅罗裙(红、黄、蓝三色的八幅布做的裙子,如同当今的百折裙),在一平地(或院坝)表演活动。
连厢棍(拼音:Lián xiāng gùn)又叫花棍、金钱棍、霸王鞭。是满、蒙古、彝、白、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我国北方、云南和中南一带盛行。
竹杠(拼音:zhú gàng),是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万尾、山心、巫头等地的京族互击体鸣乐器。由枕杠和击杠组成。枕杠两根,多用楠竹制作,杠长约300厘米、杠径9厘米~10厘米。击杠八根,也用硬竹制作,杠长约340厘米、杠径4厘米~5厘米。

猜你喜欢

由 Eno Elvis 于 2022-03-09 整理
学校充分利用活动课及舞蹈课时间,为孩子们义务教授民俗文化技艺,传承非遗的同时,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阅读全文 >>
由 Eno Elvis 于 2022-02-09 整理
据湖北省宣恩县文体局局长罗文恒介绍,八宝铜铃舞又名“解钱” ,是土家族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在恩施宣恩一带最为流行。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