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生:传承制笙技艺,让其"笙"声不息

345次浏览 · 由 沈梦溪 于 2022-05-17 整理

他是一个业内人士公认的师傅,更是一个笙工匠。鲁、豫、苏、皖、冀、津、沪几十个省级文工团和剧团用的笙,大多出自他的手。可他没有学历证书,也没有车床和工具。成全他取得硕果的是,妻子当年陪嫁的一个抽屉桌和一墩榆树疙瘩。靠这双粗糙的手和手上的这门“独门绝技”,张连生在村里第一个建起了砖瓦房,三个孩子一个传承他的技艺,两个都在事业单位工作。他就是张连生,牡丹区大黄集镇岗李村村民。

张连生:传承制笙技艺,让其

一个村民,取得这样的成绩,背后是几十年坚信的付出。5月15日,与他交谈中得知他的说技术是学来的,更是悟出来的。

十七岁于“笙”结缘

张连生今年71岁,在上世纪60年代初,张连生的父亲撮合了一个“喇叭班”。在挣生产队工分之余,父亲带着几个邻居为当地办丧事的人家做礼仪服务,张连生13岁时父亲就带着他参与其中。那时服务费用很少,主家会在待客数量确定后再让厨师多做一桌菜,以备丧事结束时把这一整桌送给“喇叭班”首领。回家后,首领要把这桌菜均分给各成员。张连生一半学艺,一半玩,他只图个“挣钱不挣钱,混个肚儿圆”。跟了三年后他才在每场演出后分得几个馒头,至于肉、烟、酒之类根本没他的份,资格太嫩。

张连生:传承制笙技艺,让其

那时“喇叭班”的乐器很单调,以笙、唢呐、竹笛、梆子、铜为主。笙是最昂贵也是最易损的,一旦笙毁了,找专业师傅修一次至少10多块钱,要是增添新笙,价值需好几场演出费用才够。为了省钱,父亲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对出现跑调、松动的笙维修调试,对损坏严重的笙,父亲也是无能为力,这时张连生总是在一旁看。

张连生:传承制笙技艺,让其

1968年张连生17岁,父亲让他拿着一把损坏的笙到几十里外去检修,因为第二天有丧事还要用这把笙,父亲安排他今天务必把修好的笙带回家。他在修笙师傅那里只好静静地待着。这个等待过程,细心的张连生观看了笙被支解的全过程和“病因”以及修理的方法步骤。张连生当时没有想到,这是他终身定下“笙缘”的第一步。

张连生:传承制笙技艺,让其

几十年做笙养家

自外出修笙以后,张连生对笙所产生的爱怜很快由吹奏转为研究,当然,正常的活动还是必须要跟着去的,因为只有参加演出,才能分得报酬。

期间,在活动中一旦伙计们的笙、唢呐等出现反常现象,他总是说“让我看看”大多情况下,张连生能做到“复位”“保真”等症状处理。现场不能排除的症状,他就将那些乐器带回家,拆卸下零部件,一件一件地观察调试,非要查出到底是哪片簧变形不可,还要确认哪个孔与笙斗(底座)没有成为一体。

张连生:传承制笙技艺,让其

下场演出时他把修好的乐器带到现场,从没误过演出,张连生让伙计们很是佩服。张连生会修笙的技术由伙计们传给了同行们。曹县、东明、定陶、兰考、民权、济宁等地同行纷至沓来。

张连生在“喇叭班”由“混个肚儿圆”到“捧笙首席”也就是十来年功夫。“捧笙首席”不但演奏水平要高,还体质好,正值青壮年的他,20年间他一直是当地的“名演”。吹笙吹到高潮时,那个投入忘形的状态,是呼天唤地的、是撕心裂肺的。他与唢呐合奏的“秦雪梅吊孝”“银环下山”“百鸟朝凤”时一蹦腰高“秦雪梅见夫灵悲声大放,哭一声商公子我那短命的夫郎。实指望结良缘妇随夫唱,有谁知婚未成你就撇我早亡”现场围观的人大呼真解渴,真过瘾。这些唱腔原版本是来自人类的口舌,可张连生用笙抒发出来的托腔、颤音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20多年间,张连生靠吹笙、修笙、造笙养家成了当地的富裕户。

张连生:传承制笙技艺,让其

桌楞角上度春秋

张连生1970年成家,妻子陪嫁的抽屉桌他当了40多年的“工作台”。

笙妙下端的木管与竹管衔接这个工序很精致,笙斗上有14或17个孔,这些孔穿插着高低不齐的笙妙(竹管),插入笙斗的深度4厘米,这样的笙业内称着“山东把”“河南把”。这个部位是笙发音的基础区域,孔与竹管的衔接只要做不到天衣无缝,颤音就发挥不出来。这部分结构是“倒塔形”的。按说“倒塔形”的木制品要通过器械旋木,可是张连生从不用这样的方式,他用折断的钢锯条片自制成剃刀。一刀一刀地刻、刮,直到与笙斗上的孔达到最理想的衔接状态。

张连生:传承制笙技艺,让其

笙簧是一毫米厚一厘米宽的铜片,决定着音质,市场上有现成的坯,可是张连生却不用。他收集了伙计们摒弃的烂锣,用自己的土办法支解成想要的尺寸,再用专用工具把铜片刮到一定厚度,这个簧片毛坯就成了。

粘在笙妙上的簧片是不会发声的,簧片中间要切割成“舌簧”,“舌簧”只有根部与整体相连,其余部分都要分离开来,分离处不能有间隔,如果一张多联的薄单据纸能穿过,这个簧片间隙就太大了,只能报废。用什么样的工具解决这道高度精确的工序呢,张连生还是用他自己制造的家什。他把老式自行车的座簧截取一段,磨成三楞的、四楞的剃刀,标上线,然后由用力在铜片上像刮空一样,直使铜片上的沟与整体分离,使“沟”内的部分能颤动,但不与整体分离。

笙,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笙斗(底座)二是笙妙(竹管)。笙斗是上等的柏木,笙妙是鼓浪屿、黄山、巴山上的紫荆竹。

张连生:传承制笙技艺,让其

抽屉桌桌面的边框是当地最坚硬的洋槐木,50多年里从没“跑偏”过,可是那个桌面的楞角在不知不觉中磨擦掉了三寸。紫荆竹筒内有竹节,那个树墩被张连生在不同部位掏成了槽或洞,当“车床”用了50多年。

张连生:传承制笙技艺,让其

张连生:传承制笙技艺,让其

张连生做笙50多年,由当初的每月做出5把,售价50元,到现在的每个月做一把,售价6000元左右。

为了让客户能找到他,20年前他就在笙斗上刻上“山东造”和家里的电话,产品国内遍是。他说:“那么远的地方,总不能刻’岗李造’的吧?”殊不知,这一举动在当时是业内第一人,20年后成了山东省的常用名词。

涉及乐器

笙(拼音:shēng)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也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

猜你喜欢

由 默妍 于 2022-12-01 整理
2015年,首届上海音乐学院笙艺术周在上海举办,不仅搭建起了笙艺术展示与国际交流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极大地推动了笙艺术的蓬勃发展。
阅读全文 >>
由 岚玖 于 2022-06-30 整理
暑期将至,河北省群众艺术馆2022年艺术普及暑期免费培训继续招生!报名截止到 2022年7月3日,课程将于2022年7月12日正式开课。
阅读全文 >>
由 沈梦溪 于 2022-04-29 整理
在济南有这样的一个艺术团,集结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以歌为章,以器乐为曲,展示着音乐与舞蹈的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左树 于 2022-03-25 整理
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中音柔和,低音浑厚,故有“凤鸣之音”的美誉。关于笙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阅读全文 >>
由 小埋 于 2022-03-25 整理
笙是历久弥新的乐器。”笙制作家赵宏亮吹笙、做笙、爱笙,是“赵家笙”第三代传人,继承祖辈制作技艺的同时,对笙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让这件古老乐器在现代乐队中焕发新声。
阅读全文 >>